500米以下的地層深處,是一個什么樣的面孔?面對地層深處一個未知的世界,如何設計出一張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煤礦井下開采藍圖?有沒有一份資料詳盡、數(shù)據精確的檔案可供借鑒?
有!
在河南煤化集團永煤公司,每個礦井的工作面從設計、掘進到安裝、開采、回撤,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步驟的數(shù)據都被精確記錄下來。在這份“井下工程檔案”中,從工作面的設計、支護、防治水與地質、安全管理與生產組織、煤質管理到勞動工資分配、經濟成本分析等一系列井下發(fā)生的“鏈條”中,所發(fā)生的一切均被詳盡地“收編”在“井下工程檔案”中。
在相同和相鄰采區(qū),上一個工作面的“檔案”,就是下一個工作面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通過近幾年來”井下工程檔案”的實施,永煤已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工程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和礦井生產經營管理水平 迅速得到提高,噸煤成本不斷降低,今年1-8月份,永煤公司礦井的噸煤制造成本平均已達到189.62元。
這一科學的管理方法填補了全國煤炭行業(yè)采掘工作面技術經濟檔案的空白,在今年集團公司召開的煤礦技術交流研討會上,永煤這一先進管理方法還被作為管理創(chuàng)新典型經驗在會上作了介紹。
精益管理:緣于一個創(chuàng)新思路
幾百米的地層深處,是一個什么樣的面孔?沒有充分的信息作為設計的支撐,再高明的設計師、再高新的技術,也不能絲毫不差地設計出一份完美的開采方案。
而這種不斷試錯,不斷修正的過程,勢必會造成成本的浪費、安全的風險……
城郊煤礦就有過這樣的例子。
2602工作面是城郊煤礦六采區(qū)的首采面,該面于2007年6月設計施工。由于是該采區(qū)的首個工作面,在設計時沒有“檔案”可供借鑒,在施工過程中,多次揭露未知斷層,并且軌道順槽和膠帶順槽均揭露火成巖和天然焦,并且在工作面回采過程中發(fā)現(xiàn)該工作面底板富水性、導水性較強,而這直接導致的后果便是:掘進、回采難,安全管理難,而原本計劃的工期,也因為不斷冒出的斷層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推遲”。
這樣的例子,在永煤的其他礦井也普遍存在。
巨大的代價背后,是工人們汗水和體力的極大流失,是代價高昂的成本的增多,是千金難買的發(fā)展黃金期的浪費,甚至是對職工生命健康的冒險…….
有沒有一種辦法,讓工作面從設計、支護、開采到回撤都有據可鑒?因為在相同和相鄰采區(qū),地質條件有著較高的一致性。
永煤公司的領導班子和技術人員苦苦思索。
2002年,時任永煤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的陳雪楓針對采掘工作面深化“三化”管理、推動技術進步,提出了建立“工作面技術經濟檔案”的新思路。
永煤公司”井下工程檔案”就這樣應運而生。
持續(xù)鉆研:8年完成“三級跳”
由于是行業(yè)所未有,所以這項工作從頭到尾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鑒。2002年,城郊煤礦作為試點首先嘗試這一新思路;2005年,在時任城郊煤礦礦長唐遠游的帶領下,這一創(chuàng)新管理方法完善成熟,并且效益凸顯;2007年,永煤公司在全公司范圍內推廣這一先進的管理方法。截至日前,該項管理方法已經推行了8年。8年內,在上至公司領導,下至區(qū)隊員工不懈的努力下,永煤“井下工程檔案”實現(xiàn)了由雛形、成熟到全面推廣的“三級跳”。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城郊煤礦把“井下工程檔案”分圖紙、基礎資料、分析總結“三部分”和“十個子檔案”,形成了“井下工程檔案”的完美組合。
“三部分”中,圖紙部分涵蓋設計、掘進、防治水、安裝、回采、回撤期間的各種圖紙;基礎資料部分涵蓋生產期間的安全技術規(guī)程和措施、各種原始記錄、各項費用的投入、統(tǒng)計等;分析總結部分涵蓋工作面從設計到施工再到回撤各階段遇到的各種技術管理和經營情況的分析總結。
“十個子檔案”分別是設計檔案、支護檔案、日常技術管理檔案、防治水檔案、“一通三防”管理檔案、安全管理與生產組織檔案、經濟成本檔案、勞動工資檔案、機電設備管理檔案和煤質管理檔案。
但最初建立的“井下工程檔案”,只是把日常技術管理資料進行整理,把工作面的一些技術經濟參數(shù)收集在一起,并進行簡要說明后匯編成冊。這種簡單的記賬形式對下個工作面的參考價值并沒有想象中的大。
“為什么一個好的管理方法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首先要從認識上找原因!”在一次“井下工程檔案”總結分析會上,永煤公司領導語重心長地說。
2005年,永煤集團出臺《建立“井下工程檔案”的指導意見》,要求各生產礦井必須成立相關領導小組,建立和完善井下工作面”井下工程檔案”的各項管理制度,并要求每個工作面結束后由各礦礦長主持召開”井下工程檔案”分析會。
緊接著,城郊煤礦出臺了《城郊煤礦“井下工程檔案”建立管理辦法》,對檔案的內容、建立程序、要求及考核、獎罰辦法等明確了責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辦法,并成立了以時任礦長唐遠游為領導的領導小組,同時明確分工和職責:技術部分以生產技術科為主,包括設計、掘進、采煤、防治水等專業(yè)的技術管理,以及從工程設計、施工工藝到生產過程技術管理的分析總結,機電科、企管科、勞資科、安檢科、煤質科、供應科和生產區(qū)隊配合共同完成;經濟部分以企管科為主,負責每個階段費用統(tǒng)計分析,生產技術科、勞資科、機電科、煤質科、安檢科和生產區(qū)隊配合共同完成;最后,相關科室在生產區(qū)隊的分析總結基礎上進一步定量、定性分析總結,實現(xiàn)科室與生產區(qū)隊對口管理和銜接,做到了有領導、有組織、有分工、有責任,為“井下工程檔案”管理工作有秩序開 展奠定了組織保障。
隨后兩年,城郊煤礦遵照“科學、高效”的原則和“設計上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的思想的指導下,先后對“井下工程檔案”實行系統(tǒng)化管理和流程化管理。根據各科室、生產區(qū)隊按照分工、職責范圍,工程結束的先后順序,進一步明確檔案資料的傳遞時間、順序以及責任,從而使“井下工程檔案”管理工作走上了更加規(guī)范化、制度化的軌道,“井下工程檔案”逐漸成熟。2009年,永煤公司每個工作面的“井下工程檔案”由最初的20毫米厚的1冊變成了140毫米厚的7個分冊。
是年,永煤公司制定了《永煤集團“井下工程檔案”建立管理規(guī)定》,在全公司范圍推廣“井下工程檔案”,順利實現(xiàn)了“三級跳”。
永煤手法:揭開礦井神秘面紗
“井下工程檔案”是將一個工作面從掘進到回采結束,看能產生多大效益,對整個生產過程中的“量、本、利”進行總結分析,從中找到規(guī)律,找到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所在,為下個工作面生產提供借鑒,為生產經營管理提供有價值的科學參考資料。
“說到底,還是一個效益問題!鹿こ虣n案’就是要用經濟的眼光、手段分析礦井技術是否科學、經濟、高效;通過對‘檔案’的分析研究,最終用技術促進經濟、達到低投入高產出的目的。”永煤控股副董事長唐遠游一語中的。
隨著管理的逐步完善,永煤公司“井下工程檔案”的效果越來越明顯:設計不斷優(yōu)化、工藝不斷改進、成本逐年降低、資源回收增多、效益不斷增加……今年1-8月份,永煤公司礦井的噸煤制造成本平均已達到189.62元。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最早實行“井下工程檔案”的城郊煤礦,受益更是“金缽滿盆”:
依據“井下工程檔案”,該礦萬噸煤炭鉆孔率由2003年以前的1.67個降為2007年的0.80個;噸煤防治水成本2009年比2008年降低了0.24元,年可節(jié)省防治水費用130萬元。
依據“井下工程檔案”在斷層等地質構造帶用錨索梁代替過去的工字鋼棚支護,每年節(jié)約材料費用510萬元。
依據“井下工程檔案”在回采過程中應用新的回采方法,幾年來多回收邊角煤56.03萬噸,創(chuàng)收1.96億元。
依據“井下工程檔案”對割煤工藝的改進,年可增加塊煤約8.32萬噸,增加經濟效益約4600萬元。
而通過“井下工程檔案”的建立與應用,城郊煤礦的噸煤制造成本也在逐年下降,從2005年到2009年,該礦噸煤制造成本下降了48.8%。
……
“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蔽羧湛茖W巨匠牛頓曾經這樣總結自己的成績。
如今,“井下工程檔案”的應用,讓永煤人也站在了自己過去經驗的肩膀上,把幾百米深處的不可知變成了持續(xù)的效益增長,它帶來的不僅僅是光明和能量,更是井下作業(yè)場所安全系數(shù)的提高,勞動力盡可能少的消耗。更重要的是,永煤在“井下工程檔案”的建立中,找到了一套井下設計、支護、開采和回撤的“捷徑”,并緊密地與內部市場化相結合,帶來的是企業(yè)的低投入高產出的經濟效益,而這,必將極大地推動企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jgcyb.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jgcyb.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jgcyb.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shù)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shù)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qū)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